cIMG_0289.jpg


bnkis」 在泰雅族裡是老人家的意思
在這個五峰鄉這個地方,老人們每天遠望連綿不斷的山峰,回憶起以前狩獵山羊、山豬的生活
或是回想日本來台殖民、那種高壓政治,事過境遷的現今們也要面對現實的問題。

當過老師的銀髮族更是感慨的常說,眼睜睜看到曾經教過的學生已經三~四十歲正值中壯年期,
但是平時每天都在喝酒,把自己弄得醉醺醺的,甚至在地上尿褲子,不然就是更嚴重的
就是耍脾氣的大鬧家鄰, 不僅會帶來留下遺孤的單親家庭,更可能造成社會所注目的問題家庭!


沒有經過深談,也很難得知這些問題
今天我們就來關心這些Bnkis的風華與感嘆吧~


c花園村彭明月10-06-10.jpg


花園社區的理事長 彭明月先生 告訴我們一段歷史典故


梅后蔓(me-Hou man)文史
花園村原住民稱為me-Hou man,梅后蔓原為kala-pay系,祖先最先原有3位大家族就去守獵,
日據時代日本人就開始教導她們做水田種植水稻和造林,當時因流行瘧疾無法治療紛紛離開有七–八個族帶著家人
遷移到現址梅后蔓me-Hou man、當時日本桐草須求量非常大、價格很好族人就開始種植桐草、面積非大、
尤其在開花期一片白色的花海非常美麗、族人就把它取名為(Bd-Lahy)桐草花的意思,

可是目前為什麼大家把 花園村 稱為 梅后蔓(me-Hou man),在日據時代原本讓我們的族人集中天湖對面,
有一所非常廣大的地可以挖水田,種植水稻,族人至今都叫(me-Hou man),因水源不足才往水族低處(Bd-Lahy)
做水田,所以因人的慣性就直接叫(Bd-Lahy),稱(me-Hou man)以上為文的方面。

人的方面(Bd-Lahy)在開花期客家人稱花草園,所以光復後被稱為花園村,(Bd-Lahy)最先據說有7~8個家族,
因流行瘧疾,得病後無法治療所以(me-Hou man)是分散不遠處居住,到了光復後政府因配合政策,
就實施訂姓,所以雖然是兄弟有的就不同姓氏,當時就如(me-Hou man)有彭姓、陳姓、黃姓吳姓、其中彭姓最多,
四大姓這些都是kala-pay系的(me-Hou man)後來梅花村稱大(may-karan)花園村為小, (may-karan)
後來有客家人,有外省人,賽夏族,和竹林村kala-pay系進住(me-Hou man)花園村。


cPIC_0627.jpg

泰雅族是全省排行第二之大族,他們有些習性跟別的族群不同


泰雅族的習性
分佈於台中以北之山區,因分佈太廣因而泰雅族人不好統合,
有些支系因跟別人混居,因而產生語言及生活習慣之差異。

泰雅族原係居住高山,生活習慣是男人狩獵、女人在山上燒餐方式種植番薯、小米等...
泰雅族也是最悍強的民族,為了保護族人、部落均不惜一切與外族人拼命,因習俗的關係也有出草之習性,
出草是看到不同族人或漢人就不惜一切的把人頭砍回來慶功,人頭砍的越多在部落的名望就越多,
反之英雄卻是寂寞、及貧窮的,因砍殺一次人頭回部落後要慶功宰羊、豬,砍多了就沒有豬、羊可宰,
到最後反而英雄是最窮的也是最寂寞的,而後被日本人統治下把居住在各山區的族人管制的很嚴格,
以後就沒有出草的習性。


當然打獵也是泰雅族的象徵之一,聽說獵山豬是一種很英勇的表現喔~



泰雅狩獵記
台灣族群眾多,各族的風俗習慣各不同,就如狩獵時的禁忌各大有不同,就如泰雅族人的習俗,
要出門打獵時,家裡的女人們不可以講不吉利之言詞,泰雅族人用不同之方式來獵捕各種之動物,
還有就是不能超越各部落的傳統領域,如不小心超越傳統領域可能會惹來殺身之禍,
因此泰雅族狩獵之時一定會有一位頭目領軍,防止不必要之衝突。

頭目會注意一種鳥兒叫﹙sisilek) 老人叫吉祥鳥,如果看到﹙sisilek)一直叫且往路下飛時,
不管走多遠,頭目會叫全體下山不可上山狩獵,反之﹙sisilek)一直叫且往山上飛時,
狩獵一定是大豐收,泰雅族是一個強悍且是以狩獵之民族,不管進行怎樣的活動,
都一定要有一種儀式,捉魚要拜河神,入山要拜山神等.....。


註:泰雅族流傳一個烏鴉和Sisilek的故事
根據泰雅族和賽夏族的古老傳說,大霸尖山是人類始祖出生的聖山。
太古洪荒時代的某一天,從天空降下一塊巨大的「天來石」,落在大霸尖山頂上,岩石裡藏有一男一女。
烏鴉和一隻名叫「Sisilek」的鳥知道後,每日來石頭邊,祈禱著人類出生。
有一天,Sisilek祈禱奏效,轟然一聲巨石崩裂,從巨石中走出一男一女,後來兩人結成夫妻,
繁衍子孫,她們就是人類的始祖。 (出處:http://www.pipa.com.cn/default.asp?id=782)



c花園村黃隆昌10-06-07.jpg  


住在花園村的黃隆昌先生,由多元的訪視員記下他們家的口述歷史 (以下是原音重現)

他說:「我以前的阿公的阿公到阿公,我就是第三代了,也算是花園我祖先最大。」
「記得阿公是從梅花來的,那時代是日本時代我的阿公原來住梅花,後來日本人要它們遷移到小梅花,
也就是現在的花園。」

有幾名祖先名叫「瓦旦拿外」,「瓦夏拿外」是兄弟是我的祖先、頭目是瓦旦拿外,
還有幾位叫「非樹」、「亞夽」、「得木」、「法少」等是最早到花園來住,
他們開始建蓋房子是用竹子蓋、馬路是日本人做的。

早期沒有田地、在山上先種小米、地瓜、芋頭、伐紹、是最早期吃的東西,
然後日本人開始教我們整地、種田、先有南瓜、絲瓜、原住民的生活是這樣靠自己努力著生活、



聽完這些故事彷彿跟著他們穿越了時空
現在他們都老了,腦中擁有的回憶及知識都是非常珍貴的歷史資源
應該更有系統的把它們文字化以保存,讓後代世人可以更了解時代變革的軌跡
我覺得是很有意義的,有機會去到五峰鄉,不妨跟這些阿公阿嬤聊聊天
說不定會幫你取個原住民名字喔~ 



【相關資訊】


新竹縣五峰鄉老人會99年度多元就業老人健康關懷計畫

✪ 五峰鄉全球資訊網:http://www.hcwft.gov.tw/index.html

✪ bnkis的地圖日記:http://map.answerbox.net/user-942308.htm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幸福多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